95后空姐转行做了1年陪诊师,坦言:有3个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22:15
来源类型:宋聪聪律师 | 作者:Coleta
【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】 【2024新澳免费资料】 【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最新54期图片】 | 【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】 【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】 【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】 【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】 【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】 【新澳2024年精准资料期期】 【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】 【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】 【虎头蛇尾是什么数字】 【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】
无门槛,无老板,无业绩压力,上班时间自由,工作简单,月入过万,如果有人给你介绍这样一份工作,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打开国家反诈APP了?
先别急,这样的工作是真实存在的,就是近几年兴起的陪诊师,只是加了一层滤镜,经过了一些美化,真实的这个行业并不像外人看起来的那么轻松温情。
95后空姐转行做了陪诊师
95后小郑原本是一名令人羡慕的空姐,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那些“空中难题”,可是在一年前,小郑却突然主动辞去了这份工作,因为她遇到了人生的大变故:母亲重病。
小郑的老家在山西,自从母亲生病以后,她除了日常的飞行任务外,还需要抽空飞回家去陪母亲跑医院。
只有当家里有了一个病人以后,小郑才切身地体会到健康的宝贵以及去医院是多么磨人的一件事。
但这件事也并非只有坏处,在两头跑了一段时候后,小郑意识到陪诊这是个刚需,有太多老人的子女像小郑一样都在外地工作,很多人根本都分不出来身来照顾父母。
早些年网上有个段子,把人的孤独分成了好几个等级,其中最高的等级就是一个人去医院做手术。
说着可乐,但当这事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时,可就一点也乐不出来了。
小郑觉得现在民航受到疫情的影响越来越不景气,同样是因为疫情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,不如自己干脆趁着这个机会转职做陪诊师好了。
于是在回到深圳后,小郑便辞去了空姐的工作,“单飞”成了一名陪诊师。
说是陪诊“师”,其实这个行业目前距离“师”还有很大的差距,因为目前这个行业既没有门槛,也没有规范,对于从业者只要求有一样东西,那就是有空。
只要你有空,就可以把自己挂到小红书、微博、抖音等等各种平台上出售自己的时间与陪伴,接下来就是等愿者上钩了。
起初小郑把自己挂出去以后,一个客人也没有等来,却等来了一帮卖课的,忽悠小郑说只要花一笔小钱就可以考下陪诊师的证书,当然这不过是在割韭菜。
等小郑的生意开张后,来找她的主要是老人、宝妈还有一些从外地来的病人。
老人因为不太会操作智能手机也舍不得花钱,所以一般都是他们在外地的子女事先联系好小郑,这种情况小郑通常还得附带一个“特殊服务”,那就是演戏。
为了让老人安心,也为了让老人不心疼钱,通常小郑就得要冒充是他们子女的朋友,是来无偿帮忙的。
小郑的收费标准是半天200到300元,全天400到500元,通常一个月能接20单的样子,实际一个月到手的钱也有五六千,远没有网上说得月入过万那么美丽。
月入过万的有么?也有,那都是最顶尖的陪诊师的事了,可是哪个行业做到头了不赚钱呢?
陪诊师,水很深
小郑还算是这一行里小有成就的,实际上如果你想要进入这一行,下面这些问题是你必须要考虑的。
首先就是信任问题
陪诊师没有任何的门槛也没有考核与规范,说白了,谁想干都能干,谁不想干就可以不干。
目前从事陪诊师的主要是自由职业者、离职的医护工作者、待业青年。
所以陪诊师所能提供的服务极度的不稳定没有保障,几乎从见面到分别的每一个环节都埋着隐患。
陪诊师也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职业,反而是相当有年头了,不仅有着20年的历史,还早就“死”了两回。
2001年时就有过老人花费100元请专人陪自己看病的报道。
之后的几年里,医院也意识到陪诊师是必要的存在,所以开始牵头设置陪诊师这个岗位,想把其纳入到医疗体系之中,就好像护工一样。
原本这是一件好事,创造了新的就业,老人也得到了照顾,可是很多的“陪诊师”却打起了患者的主意,借着陪诊师的名头,实际干的是医托和黄牛的勾当。
所以在事态进一步恶化前,很快这事就不了了之了。
陪诊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,可是这种需求依旧存在,2015年时,当时已经是互联网经济时代。
一些专门的陪诊机构开始出现,甚至已经到了融资的阶段,试图用市场经济来让陪诊师这个行业走上正轨。可依旧没有解决医托和黄牛的问题,再次失败归于沉寂。
陪诊师行业的两次失败,都可以被总结为是信任问题,我怎么相信你只是单纯地陪我看病还是打着其他什么主意?
需要陪诊的本身就是弱势群体,再加上生病让他们变得更加无助,信任问题也就尤其凸显。
其次是价值
帮着跑腿是表象,不管是老人还是独居人群,之所以需要陪诊师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。人在生病时是最孤独最无助最需要陪伴的。
只要身边有一个人,哪怕这个人什么也不为你做,患者的心情也会好许多,从这个角度讲,陪诊师并不是什么拥有职业技能的专业人士,仅仅只是一个子女、伴侣的替身。
因为这些生命中最亲近的人无法时刻陪在身边,所以需要陪诊师暂时性的填补空白,陪诊师充其量只能算一个“代餐”。
这就限制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上限。一个行业之所以会成为行业,就是因为有其不可替代性,比如医生,比如老师,比如程序员。
如果说一个行业仅仅是某一个人群的代餐,一时的替代品,就很难长久也没有什么上升空间。
总不能在简历里写上这么一句:“擅长扮演各种角色,尤其擅长装儿子”吧?
最后是收入
因为门槛低,所以竞争激烈;因为价值模糊,所以需求也飘忽。最后的结果就是陪诊师的收入非常的不稳定。
好的时候月入过万,不景气的时候刚够吃饭。
陪诊师的工作也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空闲,还是以小郑为例。
小郑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:沟通、踩点、陪诊。
一个人去医院时想要有个人陪伴,这是人之常情,可是否真的愿意为了这个人之常情付费,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所以通常每10个来咨询小郑的人,最后只有一两个人成交。都约好了见面的地点和时间结果临时变卦反悔的时候也不再少数。
这些前期的沟通也是要算在工作时间里的,虽然只是聊聊天,可很多时候比真的陪诊还磨人。
事情定下来以后,小郑也不是干等着约定时间到的,如果是自己不太熟悉的医院与科室,小郑还得要提前去踩点,搞清楚流程和路径。
所以看似小郑只陪了患者半天的时间,可是前期投入的时间可一点不比陪诊的时间短。
这么一通折腾下来,也只赚了三四百块钱,一个月能成交多少单还得看缘分。
所以目前的陪诊师行业,全职的少,兼职的多,大部分的陪诊师只是在出售自己目前的空闲时间,一旦有了更好的发展,就会另谋高就。
陪诊师?共享子女!
既然陪诊师这个行业已经死了两次,会不会再“死”第三次呢?
会不会再“死”第三次不好说,但这个行业的需求会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旺盛。
今天的中国也不可避免的走在老龄化的路上。
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约总人口的1/5是60岁以上的老人,另外还有9000多万的独居青年,这些人都是陪诊师的潜在客户。
2022年时就有超过2.6万人在网上搜索过陪诊服务,还有专门的电商店铺,一个月的成交数也能在千单以上。
孤独无助只是表象,陪诊师这样的行业之所以被需要,根本的原因就在于“公”与“私”,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的对立冲突。
“陪诊师”和“催婚”,可以说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。
老一辈的人根本无法理解,为什么结婚这样的人生头等大事还需要催呢?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,不想结婚也不想要生孩子呢?难道就不怕孤独终老么?
怕,当然怕,年轻人怎么会不怕孤独终老呢?孤身一人在异地打拼的年轻人往往比父辈对于孤独更有发言权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年轻人还是不要结婚呢?
因为时代变了。
子曰:“父母在不远游,游必有方”。农业时代子女的不远游,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,更多是一个现实问题。
现实情况就决定了孩子走不远,只能守着家里的这一亩三分地。
在农业时代生孩子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,一个孩子生下来不需要几年就会成为家里的劳动力,男孩可以种地,女孩可以带弟弟妹妹。
等自己老了,子女都在身边可以照顾自己,并且还可以把自己的这点“不动产”传给下一代。
所以在农业社会,生孩子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。这是一个循环,这是自然的规律。
可是,如今这种循环已经被打破了,即便你生了孩子,还能把孩子留在身边让他帮家里干活,让他给自己养老,让他继承家业么?
已经做不到了,现在的孩子长大了就是要出去给老板打工的,给老板打工的孩子,有出息,留在家里照顾父母的孩子,反而成了啃老没出息了。
世道已经变了。
如今的事实是,父母用半辈子的心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被老板嫌弃,合格的打工人。
然后再用半辈子的心血给孩子买一套房,让他安心在外给老板打工。
发现了么,生孩子这事,投资方是父母,最后的受益人却是社会与老板。这买卖划算么?
这就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矛盾,孩子是“私人”的小家在养,最后获利的却是社会这个“公家”。
于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,不想要用两代人的人生去帮别人实现财富自由。
但是,孤独的问题需要解决,陪伴的问题需要解决。
怎么办呢?“共享子女”,陪诊师就是一种“共享子女经济”。
一旦思维转变过来,就会发现陪诊师可比自己的孩子管用多了。
不仅可以随叫随到,还可以给他打差评,再不乐意还能直接把他换掉。
虽然叫他一次需要花上几百块,可是跟养孩子的费用比,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有人说,可是陪诊师也可能会碰见坑呀,不是每一次的服务都是好的。
可难道孝顺的孩子,能够提供陪伴的孩子不也是子女里的少数么?在父母生病时能时刻陪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才是少数。
何况,子女还属于“不可再生资源”,当你发现这个孩子将来靠不住时,大概率也来不及“练小号”了。
虽然这样的现实显得有些荒诞,可是陪诊师这样花钱买来的陪伴,或许是等我们老去以后的第一选择。
文:曾继盛
den:
2秒前:之后的几年里,医院也意识到陪诊师是必要的存在,所以开始牵头设置陪诊师这个岗位,想把其纳入到医疗体系之中,就好像护工一样。
赵颂茹:
7秒前:今天的中国也不可避免的走在老龄化的路上。
威廉·霍普:
8秒前:孤身一人在异地打拼的年轻人往往比父辈对于孤独更有发言权。
Stephany:
5秒前:一个行业之所以会成为行业,就是因为有其不可替代性,比如医生,比如老师,比如程序员。